12岁孩子生命教育(12岁孩子生命教育内容)

12岁孩子生命教育(12岁孩子生命教育内容)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12岁孩子生命教育(12岁孩子生命教育内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2岁孩子生命教育(12岁孩子生命教育内容)

一、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第一,教育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要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家长要让孩子了解,人的生命是十分脆弱的,人的一生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在这短暂的生命中,我们有着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要成长成才,要使自己不愧一生,要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要让自己的一生留下光彩的一笔,我们的一生要活得多姿多彩,活得有价值。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便不再来,如果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导致自己身体的伤害甚至生命的丧失,那将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十分不值的。

       第二,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善待自己,学会安慰自己。珍惜生命,需要学会善待自己,假如遇到苦恼或难题,可以寻找合适的方法排解,寻死逃避是最愚蠢,且对自己和他人最不负责的做法。也可以给自己一点安慰,换个角度思考。有人说过:一个会安慰自己的人肯定是一个内心世界充满平静的人;一个会赞美自己的人肯定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和乐观的人;一个会激励自己的人,肯定是一个内心充满智慧的人。我们都来做一个这样的人多好啊!

       第三,家长要告诉孩子,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的结合体,我们既不要指望人生的一帆风顺、常胜不败,也不要认为人生会永远失意。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无数的沟沟坎坎,过了坎,就会是平坦之道,人生没有永远过不去的坎;天上会有乌云,但不会永远是阴天,乌云过去了,就会出现光明。要让孩子在痛苦中想到幸福,在挫折时想到克服困难后的顺利,在失败时想到努力后的成功。要让孩子懂得,时间会将痛苦的体验、挫折的失望、失败的懊丧淡化,当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跳过了沟坎、迎来了光明时,再回头去看,那沟坎、乌云又是多么的不足道之。而自己当初为此而寻死觅活、痛不欲生,又显得何等幼稚。

       第四,家长要教育孩子敢于在挫折面前选择坚强,要有永不言败、永不怕输的精神。在挫折面前痛不欲生甚至放弃生命的人只是要强而不是坚强。“要强”与“坚强”一字之差,实质却不一样。要强只是一种输不起的心态,而坚强则是一种不服输而且敢于以奋斗来抗争的心态。我们要的就是这种心态。有了这种心态,我们就能战胜一切挫折,勇对一切挫折,排除一切痛苦,使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成就。

       第五,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当发现孩子情绪反常,对生活表现出痛苦、失望甚至绝望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给孩子以及时的指导:

       1.教孩子找人倾诉,不要让孩子把郁闷压在心中,通过指导孩子与人倾诉,转移心中的痛苦。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找他信得过的、有较深感情的亲朋好友或老师与同学,引导孩子在他们面前说出心中的话,释放心中的精神苦闷与压力。2.让孩子情感发泄,例如鼓励孩子哭一场,给孩子吼叫的机会,让孩子发发怒,使孩子心中的痛苦、郁闷情绪得以宣泄。3.引导孩子听点轻松的或者干脆听点摇滚乐、交响乐,让孩子的郁闷情绪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逐渐释放,或者在震撼的音乐冲击波中强烈释放。4.要让孩子听听相声、看看喜剧小品,或看看电影、戏剧,读读书,让他在不知不觉中用笑声驱赶走压抑的心情,转移他沉闷的心理压力。5.带孩子到乡野山村散散心,去风景如画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清醒一下大脑,让孩子接触一下大自然,勾起孩子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以消融他头脑中原先的灰**绪。6.要求孩子来点阿 Q 精神,用点精神胜利法来武装自己,那么就会把一切烦恼抛至脑后。7.要孩子学会悦纳与宽容,即悦纳别人、悦纳自己,宽容别人、宽容自己。悦纳,即愉快地接受,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愉快地接受别人,包括别人的优点、缺点,包括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也要愉快地接受自己,即接受自己的优点、弱点(弱点在接受过程中逐步克服)。

二、有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会有哪些好处?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不仅要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不仅要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与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生活在同在一片蓝天下;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一、生命教育使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慢慢开始关注自己的存在。客观的自我中心由外在的“我”向内在的“我”转化,孩子开始思考自己和他人有什么不同,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孩子生命教育,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孩子认识生命的存在,自己的存在,肯定自我价值,尊重他人和大自然的生命,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朝着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

        二、珍爱生命、热爱生命

        保尔 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这句话明确地写出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很多人在感叹,现在的孩子,漠视生命,视生命为草芥,自杀、伤人等。为此,时代呼唤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教育,作为教师,有责任告诉学生:首先,生命不仅珍贵,而且非常脆弱。正因为生命如此脆弱,我们应该加倍呵护,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要学会珍爱生命,并且用自己珍贵的生命学会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使自己年轻的生命焕发出更美丽的光彩。

        三、培养对生命、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

        生命是一种责任。人的一生,背负的是对生命的承诺和责任。人世间各种其它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丝毫依靠不了别人。所以说,人生因责任而伟大,生命因责任而不朽。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而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拥有了一个生命的责任。

三、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

       很多人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如何认识死亡,但发达国家近年来风靡的生命教育,却把它看做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因为每个人从出生一直到生命结束,整个过程的经历、对每一件事的态度等,都成就了不同的生命。因此,生命教育就是教会我们从出生的这一刻开始,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活出更好的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对他进行生命教育,应该是给他强大的内心。生命教育近年来越来越流行,是因为整个社会在快速变化。这些变化会让人变得焦躁不安,会影响每个人的心态。在社会急剧变化的状态下保持淡定,对整个家庭、对教育孩子有很大的作用。过去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注重教孩子技巧性的东西,很少关注如何帮助孩子建构强大的内心,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这样应试着成长的。大多数家长过去很少注重自己的内在,所以现在也不会注重孩子的内在。但我们的孩子与我们过去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回看我们自己的过去会发现,我们当年毕业时进入社会面临竞争需要的能力和我们的孩子未来进入社会需要的能力,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压力很大,对于父母来说,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并不是技巧或者知识,而是教会他每个人都要活出最好的自己。1.因为经济发展,家庭和社会结构改变;世界变小,全球竞争。竞争、生存压力加大,对家庭和学校教育都是考验,只知为生存竞争,不会生活,不珍惜生命。学生加入帮派,校园暴力、逃学离家、自杀等问题时有发生。中国大陆现在的应试教育和过去的台湾一样,所有的孩子都要在周末补习。现在中国大陆的价值观和几十年前台湾的价值观一样,评价小孩的时候只有唯一的标准,那就是考试成绩。每当父母在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请问成绩好的小孩一定是好小孩吗?他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吗?成绩不好的小孩一定是坏小孩,或者成绩不好的小孩做的事情都是错的吗?当时的台湾学生学业压力太重,导致校园暴力非常严重,帮会、毒品进入校园,学生自杀率非常高。这可以说是台湾教育比较灰暗的时期。后来很多学者研究当时台湾的教育现状,发现教育中的问题就是——只重视学科发展,完全不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台湾,“别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话一度也非常流行。但是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要跑向何方?如何跑?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赢,但是,要赢什么才是赢?家长们过度重视智育学科发展,忽略学生的身心等其他方面的需求。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基本心理需求。其实,也是到了很长时间以后,父母们才意识到,每个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发展,而不是学识的发展。2.生命教育是一场没有输家的教育。我们应该教会孩子肯定自我的生命价值: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来就有价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用同一个标准量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存在,这和他的表现没有关系,请家长不要用任何标准来衡量他。告诉孩子他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其实很多走到顶楼往下跳的孩子,在那一刻都是觉得自己是没用的,不值得存在的,还不如走了算了。一个孩子连他的父母都不看重他,他还怎么珍惜自己的生命呢?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所有的人都可以说你孩子很笨很差劲,你也不能说他不行。父母该给孩子一生受用的生命品格——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掌握自己,发挥自己”,帮助孩子知道自己的幸福是什么,自己的幸福在哪里,尽最大的努力去追寻幸福,也让他人幸福。其实,老师都只负责阶段性的任务,家长和老师的任务截然不同。爸爸妈妈的责任是要看得更远一点,要看到孩子大学毕业后,甚至看到孩子工作以后,否则自己的老年生活会很麻烦。如果孩子小学成绩不好,你回头和孩子说:“你看,连老师都说你没出息,你自己想想你怎么办?”这样的孩子一定完了。孩子能够成功是因为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爸爸妈妈都不会放弃他——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支撑点,保护点,即使外面所有人都说他不行,父母仍然要认为他行,并且帮助他行,而不是在面对孩子的成绩时,怨天尤人。有一本书叫《自己的颜色》,适合3岁到100岁的人阅读。活动时请孩子讲出代表自己的颜色。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是需要对自己很了解。孩子总是很快想到什么颜色、什么动物代表自己,但是家长常常不能很快地说出什么颜色代表孩子,或者什么动物代表孩子。在传统故事《龟兔赛跑》中,乌龟赢了,第二集兔子赢了。第三集,乌龟定的路,中间有一条河,结果乌龟赢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孩子是兔子,那你就让他离水远一点,如果你的孩子是乌龟,那么就把他放得离水近一点。天才就是放对位置的人。我们家长最重要的责任不是替孩子安排补习班,而是了解你的孩子是什么。上天把他给我们时,还给了他什么特质?我们怎么让他变成“天才”?家长必须帮助我们的孩子找到与生俱来的特质,了解孩子的这些特质。按照这些特质替他提供可以发挥的环境和途径。不要只给孩子一条路走。3. 帮助我们的孩子建立内在的生命信念,以及价值体系。学习判断:是非、价值、能力、顺序、态度。每当我们看到孩子犯错时,不管大错小错,我们都很着急,但是每当这个时候,父母必须闭嘴。有时我们必须看着孩子犯错,虽然这样往往很煎熬,但这是孩子成长的功课。很多时候,父母太急着要他成功了。每当此时,我们要想的是:这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生命教育就是要给生命自主。父母总希望孩子有大出息,但是这样还不如希望当你年老的时候,你的孩子不会给你添麻烦,也不会给他自己添麻烦。那就需要父母关注孩子的品格,因为聪明和智慧无法弥补道德的空虚,道德可以弥补聪明和智慧的空虚。人的品格是对人一生的考验,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诚实地面对自己。另一方面,培养孩子有很多的环节,家长应该面面俱到。如果只关注孩子的功课,那就把爸爸妈妈做小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会因此变小。如果老师和校长只看升学率,那也是把自己做小了。爱自己的小孩,就要爱别人家的小孩,因为你的孩子以后是和别人的孩子在一起。别人的孩子好不了,你自己的孩子也好不了。一个懂得合作的小孩才是优秀的小孩——很多人抱怨,独生子女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考验的是父母的智慧。既然现在父母都知道独生子女不利于孩子成长,那么父母就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每个不同特质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有家长问过我,孩子很害羞怎么办?越是这类孩子的父母越是着急,总是说“怕什么!有什么好怕的,打招呼!”但是父母越这样说,孩子就越害羞。还有一些小孩什么都不怕,做事考虑不多,想做什么就往前冲。这两种孩子就需要区别对待:胆怯的小孩缺的是执行力;行动派的孩子缺的是思考。对于往前冲的孩子,你要提醒他出去会遇到生命危险。对于胆怯的孩子,不要勉强他去和别人相处。通常生活圈小的父母,孩子胆怯的可能性越多;人际关系丰富的家庭,小孩胆小的很少。可见,当孩子有问题时,需要改变的很可能是父母的生活方式。4. 自我价值认知包括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建造自己,实践自己;人际价值认知包括尊重他人,爱与关怀,接纳异己,群体关系。一生的“自我”都在变化,认识自己是一生的功课。学龄前和青春期的孩子认知的自我变化最大。青春期的小孩特别在意异性对自己的看法,特别爱好漂亮。“自我”对青春期的小孩来说是重新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对青春期的小孩无条件地接纳。毛毛虫要变成蝴蝶要经历蜕变和羽化的过程。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如此,我们不能把茧剪掉,只能看着,呵护着,等待他成长。其实,青春期出现得越早,问题出现得越早,父母应该越庆幸。如果小孩在12岁就遇到了青春期,那叛逆期就越安定。帮助孩子接纳自己,首先要尊重孩子。大多数中国父母对于“自我”并不看重,因为我们从小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就很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太尊重别人。归纳起来,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肯定自我的生命价值,深入了解自己生命的本质;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知道自己为何而活。这样,孩子才能承受所有生存和生活的问题。

四、7至12岁孩子的教育内容要点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1)做好儿童健康检测,预防常见疾病发生。指导家长科学安排儿童饮食,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和作息习惯;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注意用眼卫生并定期检查视力;督促儿童坚持开展体育锻炼,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定期做好儿童健康监测。(2)将生命教育纳入生活实践之中,指导家长带领儿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帮助儿童建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的意识;抓住日常生活事件增长儿童居家出行的自我保护知识及基本的生命自救技能。(3)培养儿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家长重视养成教育,防止因为溺爱造成的孩子依赖性,注重儿童生活自立意识的培养;创设家庭环境,坚持从细微入手,以激励教育为主,提高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4)培养儿童的劳动观念和适度花费习惯。指导家长教授儿童一定的劳动技巧,给儿童创造劳动的机会培养儿童劳动的热情;鼓励儿童参与家庭财务预算,合理支配零用钱,防止欲望膨胀,形成量入为出的观念,培养儿童理财的意识。(5)引导儿童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指导假账为儿童树立积极的人格榜样,创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事件教育儿童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学会关心、感激和回报他人。(6)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指导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创设安静的环境,引导儿童专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正确对待儿童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2岁孩子生命教育(12岁孩子生命教育内容)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12岁孩子生命教育(12岁孩子生命教育内容)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mwj2023@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xmry.cn/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