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重视孩子细节培养反思_重视孩子细节培养反思怎么写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幼儿园教育随笔:细节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爱哭是小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们的哭声,我相信大多数幼儿教师和我一样有同感,早已司空见惯了,有时甚至感到不耐烦。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幼儿园教育随笔:细节很重要,仅供参考,更多文章尽在。
幼儿园教育随笔:细节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爱哭是小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们的哭声,我相信大多数幼儿教师和我一样有同感,早已司空见惯了,有时甚至感到不耐烦。这不,我班的李硕小朋友又趴在桌子上哭了。我走过去生气地问:“怎么了,杨凡,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跟老师说,哭有什么用呢?”她抬起头,眼里满是泪花,小声地说:“老师,我牙疼。”一听说她牙疼,我马上蹲下身,让她张开嘴巴,仔细地看了看她的牙。原来里面有两颗虫牙,都变黑了,连扁桃体都发炎了。怪不得孩子疼得直哭呢。
哎呀,我怎么这么粗心呢?我深深地自责起来,立即对她说:“李硕,对不起,老师不了解情况,错怪你了,你原谅老师好吗?”听了老师的话,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随后,我赶紧带她到卫生室拿了药,亲自帮她服下。并告诉她以后要少吃糖,少吃生硬冷的食物;要勤刷牙、注意口腔卫生等。
鉴于这种情况,我随机观察了其他小朋友的牙齿状况,一一作了总结。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告诉他们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牙齿。收获很大。
都说教育无小事,孩子有时哭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和重视,好把心里的委屈和不舒服告诉老师,可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认为他们小题大做,太矫情了。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忽略这些细节,不就冷落了孩子吗?甚至泯灭了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完美的形象。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更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乱批评一顿,这样孩子会惧怕老师,久而久之,他们会疏远我们。
孩子哭时,最好的办法是给予问候、温暖和关心。拉拉他的小手,摸摸他的头,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拥抱,都足以温暖孩子的心。
我为刚才的态度感到内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用真心、细心、耐心去爱和关心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善待孩子的哭吧!真心地善待每一个孩子吧! 我相信我们一定做得很出色,很完美更多。
二、如何培养孩子注重细节
-
给孩子的任务要难度要适当。任务太多太难,孩子望而生畏,就会产生对抗情绪或者干脆没做就放弃了。对于一些难度交大的任务,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家长把做完的题目点评一下,给孩子一点鼓励,孩子可能就乐于接受了。
-
2
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要有坚持性。父母做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做事的态度。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有恒心的孩子。父母的监督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今天要求孩子学习绘画半个小时,明天自己忘了没有要求孩子练习绘画,后天又有什么事给耽误了而不管孩子当天有没有练习,这样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
3
父母对孩子提要求的语气要坚定,让孩子知道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可以随随便便对待,但也不可总在孩子身边不停的唠叨,甚至训斥打骂孩子。培养孩子的坚持性是个需要耐心教导的过程。
-
4
在生活中父母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坚持性。比如如果孩子喜欢花草,父母可以利用家中的阳台,买来花盆和一些花籽,教孩子种花草,让孩子在培育花草的过程中,观察看植物生长的过程,如何时发芽、长叶、开花,体会一个生命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明白:无论你怎样着急,你今天撒下种子,它不会明天就长大。要想有收获,你必须耐心的等待,给它浇水,有时还要松土,并让它享有受到充足的阳光。
三、细节彰显家庭教育真善美
编者按: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很有必要学会随时倒出鞋子里的那粒沙子。”法国文豪伏尔泰的这句话,放在家庭教育情境中,像是提醒我们,生活教育的痕迹就是细节教育,在 育儿 过程中无数细碎又重要的事情上,真可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是一句俗语,也是一种哲理思想,指的是讲究细节能决定事件的走向和结果。家庭教育也是一样,它的广泛性、 情感 性、融合性、深刻性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处,对于家庭教育细节的把握、处理、反思是父母教育智慧的体现,可以传递家庭教育中的真、善、美,也在无形中塑造孩子未来的样子。
觉察情绪细节
呈现家庭教育之“真”
当孩子遇到问题感到无助时,父母若能在第一时间好好听他讲述原委,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细节,并帮他耐心分析,教他应对的方法,孩子会更容易听进父母的话,会产生“有人关心我”的感受,并且对父母心存感激。此时,父母关注的是真实的事件、真切的 情感 ,而不是带着情绪进行主观判断,自然也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赢得孩子的信任。
我家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我接到班主任电话,说孩子和班上同学发生了矛盾,把对方的尺子弄断了,还把人家脸抠破了。老师打电话时,女儿就在我身边,我能从孩子的表情中明显看到她的紧张和生气。于是,我第一时间让女儿说明当时的情况,原来是她在做作业时同学去打扰她,还将钢笔水洒她身上,她一生气就把同学的尺子折断了,还抠了一下同学的脸。了解了情况之后,我冷静地和孩子一起讨论,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还可以选择哪些更好的应对方式,同时也对她的不当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教育。
当父母和孩子就事论事、冷静客观地探讨问题时,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除了情绪失控,还有更好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当父母耐心聆听孩子讲述事情原委时,就会让信息更完整、更对等,避免对孩子造成误解;当孩子愿意跟你倾诉和探讨时,就说明她对你是信任的,因为她感受到你对她的尊重和关心……父母对于事实细节的尊重,对于孩子反馈的尊重,也是为孩子今后处理问题的方式做了榜样。
在细节中呈现家庭教育之“真”还表现在对孩子情绪的认同。以平时一个最为日常、最让父母纠结的情境为例,即孩子考试成绩不尽理想,在那个时刻,父母如果能换位思考,明白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己比我们更难过,尤其是他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就能在此时去理解和体察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孩子发现学习习惯或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你一定会看到孩子因为被理解、被支持而感动。这也是我自己作为一个家长的真实体会。这些细节背后其实隐藏着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
反思教育细节
呈现家庭教育之“善”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过:“谁能够做到同自己保持距离,能看到自己生活圈子的局限性,从而向他人开放,谁就会不断地通过现实纠正自己的生活。”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而是做了父母之后才开始不断完善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细节上不断反思,不但可以帮助父母成长和发展个体自我,还能引导孩子成为更善良更健全、成为“心中有他人”的人。
如何看待别人的成功,是反映一个人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的情境之一。在父母学习课堂上,我从一位妈妈与孩子的对话中欣喜地看到这种成长型思维的具体运用。当孩子告诉妈妈,他最好的朋友以优异成绩考上一所民办学校时,妈妈表达了她为孩子感到自豪的两个地方:孩子能为好朋友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还从好朋友身上知道自己还有哪些进步的空间。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将他人的成功视为威胁,并引发不安及脆弱感,成长型思维的人则将他人的成功看作激励与启发的来源。显然,这位妈妈已经开始在和孩子的沟通中使用成长型思维了。虽然我们并没有听到孩子对这两点的明确表达,但妈妈在聆听中抓住了孩子的语气、表情等细节,加以反思,作出引导,不仅及时肯定孩子看待别人成功的态度,还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进步空间,其实就表明了自己的价值观,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有一段时间,我不止一次听孩子说起班上的某位同学如何表现不好,如何不受欢迎。我听了有点难过,一方面觉得孩子这样轻蔑地评价同学很不妥当,另一方面也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与人相处的问题上是否有纰漏。后来每次回应孩子的这类问题时,我都会更加慎重,注意引导孩子客观公正地评价同学,多看同学的优点,了解同学的表现背后的原因。有一次听说班级秋游时,孩子和这位同学的座位会挨在一起,我特意让孩子多带一点零食去分享。慢慢地,孩子学会了更客观更深入地去了解和理解同学,而不是因为从众心理去随便评价别人。
美国教育学者范梅南在《教育的情调》中提出:“我们需要了解和孩子相处时一些小事的重要性,大事往往蕴藏在小事之中”。因为父母的所作所为总是在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应该过怎样的生活,应该怎样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需要反思,需要我们关注教育的细节,不断地觉察和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看看自己在平时的点滴小事或一言一行中,是否为孩子的心灵播下“善”的种子,是否引导孩子对他人有欣赏、理解、宽容、友善之心……
精心设计细节
呈现家庭教育之“美”
灵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参与热情、主体性、创造性,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同样,家庭教育也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细节,与学校教育一起激发孩子的思维之美和精神之美。
家庭教育细节设计应根植于日常生活中,目的是激发孩子内在生长的力量,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引导他们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去努力。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我想好”的愿望,因此平日我一方面特别关注孩子们的细小突破,另一方面也会主动创造机会,让她们认识自己的能力空间。
比如,最近老师让每个同学配乐朗读《草房子》片段并录音,由同学们互评。这个活动对平时不太愿意公开表达的孩子来说是个较大的挑战。可以看出女儿们有些不愿意,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所以我鼓励她们多加练习,并一起精心选择了我们都觉得合适的音乐去完成作品的录制。当孩子们听到作品回放时,我能明显看到她们在突破之后的喜悦。
此外,为了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我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各种机会,让她们有丰富的体验,比如教她们做菜、包饺子、种花草、挖红薯等,让她们在劳动和生活细节中发现乐趣。长期的坚持也有了阶段性收获,孩子将自己种波斯菊的经历写成文章《“坚强”的波斯菊》,还被媒体刊登了,自信心和写作兴趣大增。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每一次细节的用心设计和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唤醒内在的追求和力量,成为家庭教育中支持孩子发展的涓涓细流。而内在人格的完整、自我意识的觉醒,才是孩子终身发展的动力。
好的教育往往发生在生活中一件件看似琐屑微小的事情当中,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琐碎的事情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经常地发生作用,生活就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的,指导这样的生活,组织这样的生活,这将是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家庭教育所传达出的真、善、美,就蕴藏在日常生活中一句句富有教育性的话语中、一个个经过反思处理的细节中、一次次基于孩子细小反馈的有效沟通中。
家庭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应该重视细节的力量,在细节中呵护人性、培塑孩子的思维品质、精神气质,通过积少成多来引发更大的改变,让日常生活成为滋养孩子生命的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11日第4版
作者:钱洁
四、在家庭教育中,哪些教育细节是不容忽视的?
引言: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一定要考虑孩子以后的发展。家长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才能让孩子变得特别优秀,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成长,不要总是让孩子做一些孩子不想做的事情。如果家长总是逼迫孩子,让孩子没有办法得到发展,孩子也会非常难过。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在家庭教育中哪些教育细节是不容忽视的。
一、哪些教育细节是不容忽视的?
家长如果想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平时的教和孩子多聊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也能知道父母的意见。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细节,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才能让孩子更加快乐的成长。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不要一味的强求孩子的成绩,会让孩子变得非常难受。家长可以适当的去慢慢引导一下孩子,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孩子也会比较开心。家长不能对孩子经常抱怨,对孩子经常抱怨,孩子也会非常难过,对孩子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得到好的发展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家长要用好的细节来弥补孩子内心中的缺失,才能让孩子感觉非常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让孩子独立的完成一些事情,孩子才能得到好锻炼,才能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能力。给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是最好的,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真心,孩子也会比较幸福快乐。家长可以适当的跟孩子沟通一下,不要让孩子整日都在学习,孩子如果总是在学习的话,孩子也会比较痛苦,也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视孩子细节培养反思_重视孩子细节培养反思怎么写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重视孩子细节培养反思_重视孩子细节培养反思怎么写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xmry.cn/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