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时间观念如何培养孩子_如果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如何培养孩子时间观念?
正确的导向跟重要,但手段不一个人认为,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设立计划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其实,并不是孩子没有时间的概念,而是时间太抽象了,孩子们无法理解。认知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时间概念都与自己的时间感知密切相关。所谓时间知觉是人们对事件发生的顺序(时间序列)和持续性(时间距离)的直观反应。这种直觉反应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随着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发展的。大多数孩子的时间知觉在3岁左右开始萌芽。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必须给孩子时间去分辨时间序列,控制时间距离。
在公园的儿童游乐场里,答应再玩十分钟的孩子们,到时候也不会松手。约定的时间到了。虽然孩子的嘴在回应你的提醒,但他根本不想放下玩具。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但是一小时有多长?10分钟内我们能做多少?很多孩子真的没有概念。有时候,孩子的拖延并不意味着他很顽皮,而是他们真的不能准确估计时间的长短。心理学家将6-14岁儿童分成若干组进行时间估计实验6~7岁儿童对短时间的估计不准确、多变、不稳定;8-14岁儿童对短时间的估计相对准确,时间概念逐渐趋于稳定。
然而,由于受情绪、任务等因素的影响,成人很难估计出半小时以上的长时间跨度,更别提处于时间知觉发展早期的儿童。定时器可以使难以估计的时间距离可控,并在周期结束时用声音提示孩子。它是培养儿童良好时间观念的第一途径。无论是画画、玩玩具,还是做作业、看图画书,在每次活动开始前,我们都可以和孩子约好活动时间,设置计时器,告诉孩子,当计时器响起时,我们必须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因为时间到了。如果孩子们已经知道如何看钟,我们可以用闹钟代替计时器。指针和刻度的改变也能在视觉上刺激孩子。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约定的时间段内,要控制好自己唠叨的嘴和渴望的心,让孩子们成为这个时期真正的管理者。这样,你可以减少拖延,帮助你的孩子学习遵守规则。
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并不复杂,日常事务相对固定。通过记录和观察,他们可以发现事物在同一时间段内的规律性,并按此顺序执行新一天的各项程序,从而形成井然有序做事的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时序意识,高效地完成任务。
今天是奇奇自己的创纪录日:如果孩子不喜欢或不会写字,画画和录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项目不必如此详细地记录下来。简单的区分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对于2岁或2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更简单、更有规律,更适合于图片列表。这个单子只需要列出几个必要的步骤,让他们早起或睡觉前,并要求孩子在清单中为每一项检查相应的图片。晨间清单:穿衣、刷牙、洗脸、吃饭这条路很有趣。除了让孩子感受到一天中时间的变化与自己生活事件的联系之外,还可以让孩子从小就适应规律的作息。孩子们进入小学后,可以借助日常记录,制定自己的每日或每周计划,并积极管理自己的时间。最快最慢,最长最短,最平凡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最遗憾的就是时间。
当孩子还处于婴儿期时,他们的父母就是他们的时间管理者,为他们精心安排每一分钟。当孩子们离开我们的怀抱,父母就成了他们的时间守望者。迟到和迟到让我们焦虑和担心我们不能一直跟着他们。我们忘记了当父母和孩子分开时,孩子们会踏上他们自己的时间旅程。我们只能一种方式陪伴孩子,不能参与他们的生活。我们能做的就是教我们的孩子控制他们生命中最容易失去和不可重复的时间。
慢慢地,孩子就成了时间的小主人!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针对孩子的时间观念做过一个实验:
有两组图片,图片上事先已经标明了:生长了4年的苹果树、生长了3年的梨树,但是从图片上看梨树更大、上面的果实也更多。
给孩子看两组图片,图片上分别是苹果树和梨树,问孩子哪棵树的年龄更大?
结果,大部分的学龄前孩子都认为梨树的年龄更大一些。
可见孩子对于看不到、摸不着的时间的感知能力较弱,他们更多是通过根据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来理解时间。
因此,培养孩子时间观念,就需要将“时间”变成可以让孩子直观理解的。
1、给时间设置参照物
孩子对具体的时间,比如“早上8点”、“下午9点”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但可以理解某件事“之前”或者“之后”的时间点。
所以家长可以用“爸爸上班后”,“看完电视上某个节目后”这样的说法,给时间设置一个参照物,帮孩子更好的理解时间。
2、将时间“拟人化”、“拟物化”
孩子对时间的流逝感受不深,但是家长可以利用一些故事或者卡通形象将时间“拟人化”、“拟物化”,帮孩子喜欢时间、理解时间的流逝。
就像这套《驾,时间!吁,时间!》就是将时间“拟人化”称为一匹不停奔跑的“时间小马”。
在故事中只要抓住时间小马,就可以让时间加速或减慢,小冬就是抓住了小马,让时间加快,这样他就可以不用写作业、不用做不喜欢的事情了,可是最后小冬却后悔了……
非常喜欢过生日的小夏也抓住了时间小马,让时间重复过生日的那一天,可是最后小夏也后悔了……
这一个绘本中的两个故事,就是围绕着时间小马,用小冬和小夏的故事来告诉孩子“珍惜当下的时间”的道理。
3、用工具展示时间
工具可以将抽象的时间变成可以直观看的事物,不过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时钟和电子钟都比较复杂,家长可以尝试用沙漏、小番茄(定时器)等比较直观又比较好理解的工具。
如果家长要出门,想要告诉孩子“一小时后回来”,则可以换成“时钟的指针指到6的时候”这种可以观察到的方式。
4、制作时间计划
认识了时间之后,孩子想要有好的时间观念还需要遵守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时间计划表,坚持按照时间计划做事形成习惯,再配合对时间的认识,孩子自然就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了。
三、怎样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呢
我来说说我是怎么帮助自己的孩子建立正确的时间观的。缺乏“时间观念”的孩子,很容易中招“拖延症”,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时间观念不清晰的孩子,做事也欠缺条理性,常常将事情弄得一团糟,其规划性和目标性都会受到影响。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时间没有敬畏的人,也很难成功。
1、教会孩子认识时钟。很多时候父母会和孩子说,再让你玩5分钟,可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他知道5分钟究竟是多久吗?家长教会他认识钟表了吗?如果都没有的话,也难怪孩子会不守时,做事拖拉磨蹭了。
家长要首先教会孩子认识时钟。具体步骤如下:
a.先教会孩子认识整点,家长拨动时针,保持12点方向不变,然后依次让孩子读出来整点时间,可以拿家里的表来辨识,也可以给宝宝自制一个玩具钟表。
b.教会孩子认识几时半,如7:30、16:30等,拨动时针,分针对着6不动,让孩子读出时间。
c.教会孩子认识任一时间,比如8:33,12:09等,时针和分针都拨动,改变之前的规律性,让孩子继续识别和牢记。
技巧:父母可以采取实物教学,也可以和宝宝一起动手DIY一个玩具时钟,先让宝宝爱上这个物品,然后再引导他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心急,可以先尝试教孩子认识5的倍数,再进一步尝试和记忆,最终完全认识了钟表。
2、晨起制定To do list古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对于孩子来说,他可能还没有能力去对未来一个月甚至一年有详细的规划,没关系,父母应先引导他对一天的时间做出规划。
在晨起的时候让孩子做好To do list,将当天要做的事情都详细地列出来,做完一项勾选一项,并按照计划抓紧完成未做完的事情。
3、做事限定时间范围。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仿佛有大把的时间都用不完,看电视可以无限进行,玩耍也没有时间概念,累了才休息。
对于自己的时间是这样,对于父母的时间就更是如此了。他们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的影响,也完全意识不到。
基于此,父母做事就要给孩子限定好时间范围,比如吃饭的时间就是半个小时之内,如果如果超出了时间,不管孩子是否吃饱都要撤掉餐桌。
最后,教会孩子时间管理,是一项基础的生活技能,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能力提升会非常管用。教会孩子理解时间,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四、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孩子来说,拥有正确时间观念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孩子的时间观念最好是学龄前培养,要从生活点滴小事中开始慢慢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家长耐心培养和坚持引导。
1,家长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永远胜于言传。
家长有效的规划自己的时间和帮助孩子规划时间都会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高孩子对时间的认知。
孩子对时间的敏感度很低父母可以多让孩子去感受时间,都有时间交流的方式记住在送孩子上学的过程中告诉孩子从家到学校的路程需要30分钟还有十分钟就可以开饭了。
3,小事父母不要帮。
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提供帮助。适当的让孩子帮忙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给孩子定规矩。
孩子在家的时候是比较多的。给孩子定规矩比如吃饭时间控制在多长时间之内在这个时间段里每吃完就不能再吃了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会促使孩子形成时间观念。
5,陪孩子玩时间游戏。时间游戏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和孩子比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让他明确时间的意义教会孩子时间管理是一项基础的生活技能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能力提升会非常的有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时间观念如何培养孩子_如果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时间观念如何培养孩子_如果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母婴健康成长群,学习健康育儿,产后瘦身,添加 微信:1533261829 备注:好身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xmry.cn/6180.html